跳到主要內容
藏品資訊 WORKS
  • 作品(鳳梨刈 (布匹))的圖檔,共1張
鳳梨刈 (布匹)27-0009
尺寸
寬33.5cm
來源
吳家壽 贈
年代
其他
分類
編織
色彩
褐色
原件
不詳
簡介
鳳梨刈(布匹) 這半世紀以來,由於科技進步,紡織的材料由天然材料發展到化學纖維的應用,大家反而對天然植物、動物、礦物的編織材料陌生起來了。 農業社會時代物質條件較缺乏,人們較勤儉,都儘量的以物盡其用的方式來利用各種天然素材。在紡紗織布的原料需求下,過去台灣民間利用的植物原料有棉、苧麻、黃藤、芭蕉纖維、鳳梨纖維等。 鳳梨刈是用鳳梨葉的纖維織成的,製線的方法是將鳳梨葉的兩端剝去,用竹箆或陶器的破片,削去葉上的皮肉,然後將之浸在水裡一夜,再曬乾七、八天,鳳梨葉的纖維由青色漂成白色之後,便用於織布。 鳳梨布料製成的衣服,於夏天穿著時,特別涼爽,因布料的特性是通風不濕,不沾汗水於身上。目前台灣沒有紡織廠生產這種衣料了,菲律賓還大量製造與利用。 至於台灣民間過去染布用的染料,也多利用天然植物,如:木藍、本萱、蕃青(青色染料),薑黃(即鬱金),薯榔、栲布、芭蕉汁、車輪梅(皆為褐色染料)、蘇木、檳榔子(紅色染料)等。染好的布在曬乾後,用研石壓平皺摺,使之平滑。研石形狀特異,以堅固的龍眼材的厚板為底,下部有一支徑六、七寸長,二尺餘的木棒,把布捲在木棒上,由工人站在研石上,兩腳踏在左右兩端,輾動之。輾研料布一尺,則需輾動三、四十次,約三十秒鐘。經過研石輾好的布,分為大疋(五十六尺長)與小疋(二十八尺長),之後即可出售。
關鍵字
鳳梨刈
入藏單位
彰化縣文化局典藏庫